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藝術總監及編舞陳健迅(Seth)與
歌唱指導周詠絲(Seesy)分享創作背後的故事與願景
1)可以跟音樂劇報的讀者簡單分享一下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的故事嗎?
Seth: 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改編自兒童文學作家阿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版的短篇小說集《濃情集》,而當中部分故事更早於在五、六十年代創作。所以我會說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是一幅音樂化的舊香港風景,是用歌曲描繪出的舊情懷。故事內容跟阿濃一向的創作一樣,集中於校園、家庭、朋友、以至情竇初開的少年男女(而且還佔不少!)角色,描寫他們在當時社會面對的生活、困難和趣事。
2)為甚麼會想錄製專輯?
Seth: 每個原創音樂劇所花的心血都不少,好的創作都值得流傳和推廣,而推出原聲大碟和樂譜是接觸更多觀眾的重要一步。《濃情集》出版至今都至少四十年,証明當中的人和情都歷久不衰,因此我希望由書中角色所延伸出來的新音樂一樣可以延續數十年,接觸到更多的讀者和聽眾。坦言近年我對日本樂團 Yoasobi (註一)的著迷也鞏固了我的想法,原來好的文學作品和音樂可以相輔相成,為讀者和聽眾帶出新鮮有趣的體驗。
3)這次專輯錄製和演出時已經相隔3年,在演繹上有沒有需要做出什麼改變或調整?
Seth: 演繹上的調整當然有,主要是監製 (註二)Frankie Ho (同時是首演時的音樂總監),要求演唱者可以令聽眾在沒有「畫面」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令聽眾想像出一個個角色,要單憑聲音便可以演活角色。所以演繹上的調整是基於演出的媒體,跟相隔演出的日子沒大關係。
4)這次專輯除了讓之前演出的觀眾回味之外,還有甚麼目標觀眾群?
Seth: 應該是任何希望體會舊香港人和情的觀眾,還有喜歡阿濃和音樂的朋友吧。
5)為甚麼想向本地學校推廣以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來進行音樂劇和中文教育?有甚麼具體的教學建議或資源嗎給他們嗎?
Seesy:阿濃的《濃情集》本身是一本短篇小說集,音樂劇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也有長和短兩個版本,老師甚至可以只抽取一個故事和一首歌曲跟同學分享,是很具彈性的教材。內容上《濃情集.成長的樂章》是一個很適合本地中小學生學習及參演的音樂劇,故事圍繞舊香港的主題,透過排練和參演過程,讓學生細味當年未有網絡社交平台(如Facebook、Instagram、WhatsApp等)的年代,感受深厚的人情味。
例如劇中其中一對男女主角的認識過程,是以電話聯絡的一段純真有趣的關係,正反映了當年生活中的真實寫照。疫情過後,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式有所改變,接觸這部具濃厚本土色彩的劇目,不僅能滋潤參演者的心靈,相信老師、家長和其他觀眾也能有所感悟和收穫。
註一:日本雙人音樂組合,2019年由音樂製作人Ayase和主唱ikura組成,以「小說音樂化」而聞名,將小說、漫畫等轉化為獨特的J-POP歌曲。
註二:唱片監製專注於音樂錄製與製作,確保歌曲的質量和風格;而劇場監製則負責舞台製作的全面協調與管理,涉及預算、排練及技術層面的運行。
Comentarios